核事故后怎样控制情绪和保持心态

2015年09月25日   文章来源:科学普及出版   

    核事故发生后,公众因为辐射看不见、摸不着,无法感知,不能对接受暴露或遭受污染的程度有一个直观的判断,再加上一些核辐射事件如广岛、长崎原子弹爆炸和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历史阴影以及对电离辐射导致健康危害的一知半解的认识,比如辐射可能导致人员死亡、辐射能导致癌症和后代出现先天性和遗传性疾病等,往往深深感到恐惧,甚至出现一些不良的心态和行为。

 

  首先,要相信政府和权威专业机构会及时发布的有关事故信息。涉及广大公众健康的事故信息一定是透明的和公开的。

 

  因为核辐射及其健康危害专业性较强,可以到有关政府部门、专业机构的网站上查看有关知识。不要轻信道听途说的消息。

 

  核事故时的公众应急防护措施,包括附近地区居民的撤离、稍远地区的就地隐蔽,以及必要时口服碘片等。这些措施都是要经过缜密的代价利益分析,采取哪一项行动都是有相应的启动条件,切忌胡乱猜测,盲目行动。一定要听从政府和权威机构的指令。

 

  从核事故附近地区被疏散出来的公众可以参加一些社区组织的活动,转移注意力,松弛精神紧张。可以彼此开开玩笑,自我解嘲,冲淡沉闷气氛,多与亲朋好友交流,倾吐感情和感受。

 

  某些核事故附近地区的公众有一些因为核事故带来的不良行为,如咒骂、怨天尤人、挑衅、蛮不讲理、抑郁、退缩和消极、孤立感等等,要相信这是人的正常反应,是短暂的和一过性的,是可以理解的,绝大多数人这些表现可能在不长的时间内消失。如果有程度严重到影响家庭生活和工作或持续时间较长(比如超过6周)的心理问题,要到相关正式医疗机构寻求帮助。

 

  其他地区的公众要知道,即使是从核事故附近地区撤离和疏散出来的居民,经过放射性检验和必要的洗消,他们本人是没有被污染的,与他们接触是不会被污染的。不要歧视来自污染地区的居民。

 

  远离核事故地点的公众要保持乐观心态,不要过多考虑核事故及其后果。

原载于科普出版社出版《核事故公众防护问与答(图文版)》

分享到

推荐

more >
<
权利声明-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承办单位:科学普及出版社 中科数创(北京)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科学传播网 京ICP备16005954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89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