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秒300兆!Ku频段数据链破解无人机信息传输“堰塞”

2016年11月03日   文章来源:wccdaily.com.cn   赵汗青

  这个大家伙就是成都研制的Ku频段测控通信系统。张想玲摄

  本届中国航展,无人机扎堆出现,标志着我国无人机技术已经达到先进水平。然而,无人机上天后,巨大的信息量与传输通道拥挤的矛盾也逐渐凸显。

  11月2日,在航展现场,华西都市报记者从位于成都的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十研究所(以下简称“十所”)获悉,目前,由该所自主研发的新的Ku频段无人机数据链已经正式推出,破解了信息传输能力这块“堰塞”。打破地杂波干扰每秒实现高达300MB数据传输

  快速增加的信息量正在使得传统的无人机信息通道拥堵不堪。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十研究所副总工程师柴霖在现场接受华西都市报记者采访时模拟了一个场景:在很多新闻视频中,拥有高技术无人机系统一方,在上百公里之外对恐怖分子实施侦察和打击,其无人机实际上配置的空-地实时链路传输能力也仅每秒几兆字节,能力相差100倍以上。

  十所在本次航展中推出了自主研制的Ku频段无人机数据链,旨在破除信息传输能力这块“堰塞”,在有人或者无人飞行器和地面移动指挥所之间架设了一条空-地信息高速公路。

  柴霖进一步解释说,Ku频段测控通信系统可提供更宽的信道、更高增益的天线以传输更大容量的数据。“可以突破多径干扰,实现信息稳定高速传输。”

  所谓多径干扰,通俗地可以表述为“地杂波干扰”。柴霖说,十所这项技术,可以针对高速飞行目标在严重地杂波干扰的场景下,实现每秒高达300兆比特数据的可靠传输。认知无线电智能技术打造难以斩断的“中枢神经”

  无人机数据链是无人机与地面联系的纽带,是无人机系统的“中枢神经”。目前,各国在无人机应用日益繁多的失事案例中,“中枢神经”被斩断导致的“瘫痪”已占相当大的比例。

  柴霖说,Ku频段无人机数据链,是一套具有复杂电磁环境适应能力的智能系统。采用了认知无线电这一革命性的技术,可以智能感知外部电磁环境,实现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高可靠通信,为无人机系统建设了一条难以斩断的“中枢神经”。

  目前,这款设备正在申请外贸资质,未来将瞄准高端无人机市场,为其提供数据传输服务。华西都市报记者张想玲珠海报道

分享到

推荐

more >
<
权利声明-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承办单位:科学普及出版社 中科数创(北京)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科学传播网 京ICP备16005954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89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