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泽慧(1914-2011),祖籍山西灵石,中国核物理、高能物理与高能天体物理学的奠基人之一,她与丈夫钱三强先生共同发现了铀核的三分裂和四分裂现象,被西方媒体称为“中国的居里夫人”。
何泽慧的一生充满了挑战与磨难:学生时代,参与抗日救国运动;在德国,她是第一个看到《拉贝日记》的中国人;回国后,面对几乎空白的科研环境,她建立了我国第一个专门的核物理研究机构,核物理事业从此发展壮大
赴德留学 兵工报国
从清华物理系毕业后,何泽慧选择留学德国。其原因除了费用较少外,更由于当时德国的兵工技术和教育首屈一指,“兵工署不要我们,我自己去找那德国军事专家的老祖宗去”。 何泽慧选择了进入以理工见长的柏林高等工业学院(Technischen Hochschule Berlin,今柏林工业大学前身)学习弹道学。
在柏林高等工业学院有一个对外保密的地方,连建筑都是与其他系隔离的,这就是技术物理系。技术物理系的克兰茨教授是现代弹道学的开创者,曾在南京弹道研究所担任顾问,后因战争爆发而返回德国。克兰茨所从事的弹道学研究属于军事敏感领域,保密程度很高,一般不接受外国人在那里学习。一心想学习实验弹道学的何泽慧找到克兰茨教授,请求进入这个专业。起初克兰茨教授不接受,何泽慧就对他说,你可以到我们中国来当我们军工署的顾问,帮我们打日本侵略者。我为了打日本侵略者,到这里来学习这个专业,你为什么不收我呢?克兰茨教授被问得哑口无言,也很同情中国遭受的日本侵略,就破例接收了何泽慧在那儿学习。这是技术物理系第一次收外国学生,也是弹道专业第一次收女性学生。
1940年何泽慧以题目为《一种新的精确简便测量子弹飞行速度的方法》的博士论文从柏林工业大学毕业并获得工程博士学位。她的博士学位证书后来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因抄家而丢失。1990年7月20日,她赴联邦德国工作访问期间,德国柏林工业大学专门为她补发了博士证书。
何泽慧在柏林工业大学接受补发的博士证书
第一个看到《拉贝日记》的中国人
就在何泽慧撰写博士论文期间,欧洲的局势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何泽慧因此被迫滞留德国,并与家人失去了联系。为了维持生计,也为了尽可能地学习德国的先进技术,何泽慧进入西门子公司工作,并在那里结识了一位重要的朋友——拉贝(John Labe,1882—1950)先生。
日本对华战争开始时,拉贝正在南京任职西门子分公司经理。面对日军的暴行,为了保护难民,拉贝同在南京的国际人士成立了“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在与侵略者抗争的同时,他还用照片和日记记录下日军的暴行;回到德国后,拉贝到处演讲,揭露日本在南京制造大屠杀的惨剧。
拉贝在南京的日记多达2117页,照片有80余幅,这些日记和照片深深刺伤了何泽慧。1996年12月,尘封59年的《拉贝日记》在纽约向全世界公布。知道这一消息的何泽慧无比激动,在接受采访时她说 “我见过拉贝日记和他保存的照片”“日本右翼分子企图否认南京大屠杀,但血写的史实是不容抹煞的,拉贝日记就是铁证!”
科学与爱情
二战爆发后,由于军事封锁,留学德国的何泽慧与家人无法通信,于是她联系了在法国的钱三强,希望能通过他向亲人转达平安的消息。何泽慧与钱三强的这次联系还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他们的爱情从这里开始了。钱三强回忆中说:“泽慧和我是清华大学物理系的同班同学。同窗四年,彼此有着较深的了解。那时候,这位来自江南园林之城苏州的女同学,朴素文静,秀外慧中,曾经给了我很好的印象。”
1945年9月10日,钱三强给何怡贞写了一封长信,把两人将要结合的消息告诉她,并恳求同意和转告父母。何怡贞当即复信表示赞同,并将信转寄苏州老家。12月,在北平的何澄收到这封信,非常高兴,回复何怡贞:“慧处情形使余无过虑矣。”
1946年春天,何泽慧结束德国的工作,到巴黎与钱三强生活。1946年4月8日,何泽慧与钱三强到巴黎中国驻法国大使馆办理了结婚手续。当晚,在巴黎西南郊区的“东方饭店”举办了简朴而隆重的结婚晚宴。
何泽慧与钱三强的结婚照(1946年4月)
婚后,何泽慧便和钱三强一起,在法兰西学院原子核化学实验室和居里实验室从事原子核物理的实验研究,开始了共同的科学生涯。在何泽慧的记忆中,这段法国的生活是“安闲而愉快”的。
何泽慧加入钱三强的研究小组,利用核乳胶作为探测器,研究重核裂变中的三分裂现象。两人的结合带来了科学上的丰硕成果:在大量的实验观测中,何泽慧的细致与耐心发挥了作用,首先观察到四分裂现象,发表了《铀四分裂的实验证据》。两人还撰写了多篇关于三分裂和四分裂的深入研究论文。
何泽慧在法兰西学院的核化学实验室(1947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核物理在国家安全和国际政治中的重要性,国内也掀起了核物理热,钱三强与何泽慧中断了在法国的研究,选择了为祖国服务。他们掌握的科学知识和研究传统,将在中国生根发芽。
本文整理自图书《卷舒开合任天真:何泽慧传》现已由科学普及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欢迎分享,未经允许,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