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殖吸虫病

2015年08月17日   文章来源:百度百科   

  前殖吸虫病是由前殖科(Prosthogonimidae)前殖属(Prosthogonimus)的多种吸虫寄生于鸡、鸭、鹅等禽、鸟类的直肠、泄殖腔、腔上囊和输卵管内引起的,常导致母禽产蛋异常,甚至死亡。

  生活史

  成虫在寄生部位产卵,卵随粪便排到体外,落入水中,被第一中间宿主淡水螺类吞食,在其肠内孵出毛蚴,钻入螺肝发育为胞蚴,再由胞蚴发育为尾蚴;尾蚴离开螺体,进入水中,钻入第二中间宿主蜻蜓的幼虫和稚虫体内发育为囊蚴,禽类啄食带有囊蚴的蜻蜓幼虫或成虫即被感染,经1~2周发育为成虫。

  临床症状

  感染初期,患禽外观正常,但蛋壳粗糙或产薄壳蛋、软壳蛋、无壳蛋,或仅排蛋黄或少量蛋清,继而患禽食欲下降,消瘦,精神萎靡,蹲卧墙角,滞留空巢,或排乳白色石灰水样液体,有的腹部膨大,步态不稳,两腿叉开,肛门潮红、突出,泄殖腔周围沾满污物,严重者因输卵管破坏,导致泛发性腹膜炎而死亡。

分享到

推荐

more >
<
权利声明-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承办单位:科学普及出版社 中科数创(北京)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科学传播网 京ICP备16005954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89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