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性障碍
适应性障碍是人群中常见的一种心理障碍,一般是因环境改变、职务变迁或生活中某些不愉快的事件,加上患者的不良个性,而出现的一些情绪反应、及生理功能障碍,并导致学习、工作、生活及交际能力的减退。此种心理障碍常见于入伍新兵、大学新生、移民或灾民之中。
症状发生
研究证明,适量的刺激对于个体的生存和发展是有益的,但过多、过强、过长的心理压力或刺激可影响人的心身健康,如致心因性精神障碍、心身疾病、神经症以及诱发或加剧内因性精神病或躯体疾病。适应性障碍是指遭受日常生活的不良刺激,又由于具有易感个性,加之适应能力差,导致适应性障碍。其主要表现为,以出现情绪障碍为主,伴有适应不良的行为或生理功能障碍,而影响病人的社会适应能力,使学习、工作、生活及人际交往等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适应性障碍是人群中常见的一种心理障碍,一般是因环境改变、职务变迁或生活中某些不愉快的事件,加上患者的不良个性,而出现的一些情绪反应、及生理功能障碍,并导致学习、工作、生活及交际能力的减退。此种心理障碍常见于入伍新兵、大学新生、移民或灾民之中。
障碍表现
适应性障碍的主要表现:
1、抑郁:考上大学的激情荡然无存,对一切不感兴趣,自卑、自责,睡眠障碍,食欲减退等。
2、焦虑:紧张不安、心慌气短,无所适从。
3、行为障碍:新生中出现旷课、迟到、早退、逃学、寻求刺激等。
4、躯体不适:腰酸背痛,肢体麻木,消化不良等。
5、社会性退缩:逃避现实,独来独往,学习成绩下降,效率低下,学习能力抑制,生活能力减退,回避社交活动。
临床特征
一般是在环境改变(如移民)、地位改变(新工作岗位)、突发事件(患病、离婚、丧偶)等情况下,个体不能适应新的情况而出现的心理障碍,表现以情绪障碍为主,也可伴行为障碍或生理功能障碍。一般成人以情绪障碍多见,而青少年则以品行障碍多见。在儿童可表现退化现象,如尿床、幼稚言语或吸拇指等形式。症状出现通常在应激事件或生活改变后一月之内。病人一般有个性缺陷,心理障碍持续时间在半年以内。临床上常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1)以情绪障碍突出表现的适应性障碍:多见于抑郁者,表现情绪低落、沮丧、失望、对一切失去兴趣,也有以紧张不安、心烦意乱、心悸、呼吸不畅等为主。
(2)以品行障碍突出表现的适应障碍:多见于青少年,表现为侵犯他人的权力或违反社会道德规范的行为,如逃学、斗殴、破坏公物、说谎、滥用药物、酗酒、吸毒、离家出走、过早开始性行为。
(3)以躯体不适为突出表现的适应障碍:患者可以疼痛(头、腰背或其他部位),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便秘、腹泻)或其他不适为突出,而检查又未发现躯体有特定的疾病,症状持续不超过半年。
(4)以工作、学习能力下降为突出的适应障碍:患者原来工作学习能力良好,但出现工作能力下降,学习困难。
(5)以社会退缩为主的适应障碍:患者以社会性退缩为主,如不愿参加社交活动、不愿上学或上班、常闭门在家,但不伴抑郁或焦虑。
治疗方案
(1)心理治疗:为主要的治疗方法,可采用支持性心理治疗、行为治疗、认知疗法,也可用精神疏泄疗法等,必要时定期心理咨询。
(2)药物治疗:对抑郁、焦虑明显者可酌情使用抗抑郁药或抗焦虑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