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单亲子女
新单亲子女:近年来,“单亲孩子”成为全社会关注的一个群体,单亲孩子因为父母离异或病故而失去了一方的抚爱,他们应该得到更多的关心。如今,城市中还出现了另一种“单亲孩子”,他们的父母一方工作在外地,长期不能和孩子团聚,虽然生活在健全的家庭,但因为长期得不到父亲或母亲的照顾和相互间缺乏交流,孩子的情感也有缺失,而因为此类家庭的教育方式上的误区,使这些孩子的身心成长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社会成因
有人把父母出外打工的农民工子女称为“留守孩子”,这种情况以往在农村出现得比较多,如今这种现象正在向城市“蔓延”。在对一些学校和幼儿园的调查中记者发现:在普通的中小学里,父母一方或双方在外地工作的孩子大约在3%到5%左右,而且这种情况还有不断增加的趋势。这样的孩子多是父母一方在外地或是国外工作,每年和孩子团聚的时间很少。孩子大多是跟着父母一方或是祖父母生活。这些孩子的家长说:“我们也基本上可以算‘单亲家庭’,孩子得到的爱也是不完整的。为了家庭的建设和自己的事业,我们做出这种选择也是迫不得已。”
新单亲子女的个性特征
1、“留守孩子”性格出现偏差
与真正的“单亲孩子”相比,这种与父母一方“两地分居”的孩子最大的优势是在物质条件上要好得多。而他们在心理上和行为上存在的问题却不少。一些老师介绍,这类孩子具有任性、娇惯、脆弱、胆怯等行为特征。由于大多与母亲和保姆生活在一起,孩子的性格缺少阳刚之气。很少和父母团聚,缺少完整的父爱和母爱,很多孩子表现出固执、冷漠、亲情观念淡薄等心理缺陷。而很多在外地工作的父母觉得平时对孩子照顾较少,往往会在物质上无节制地满足孩子的需要,又使不少孩子养成自私和花钱大手大脚的毛病。
2、情感缺失影响生活
因为平时只与父母的一方生活在一起,不少孩子觉得自己得到的爱不够多,所以会产生被冷落的感觉。一位中学生说:“我一年才和爸爸见一两次面,他回来时还有很多时间在陪妈妈和家里的其他人,每次回家跟我说的都是老一套的话,没有意思。”据一些中学老师讲,父母一方不在天津市工作的孩子,早恋的情况也比普通孩子多。因为这类孩子经济条件比较优越,在与异性的交往中“出手”大方,比较容易得到同龄人的“欣赏”,而他们又特别希望以谈恋爱的方式来解决自己情感上得不到满足的遗憾。
爱心提示
早期营养到位:生命早期充足的营养保证,对孩子的大脑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吃得到位,是健康的保证。所以,如果发现孩子食欲不好,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补充必要的微量元素、维生素和其他相关的营养素。
及时补课:多大的孩子,身体、智力发育应达到什么样的水平,有一个大致的标准,父母应时常对照这个标准,发现孩子哪方面弱及时采取措施,以防延误最佳治疗时期。
爱心和亲情:孤独症孩子非常需要父母亲人的“情感支持”,他们的耐心、理解、宽容和人文关怀,是孩子病情好转的前提。
不过早定性:孩子有一些异常表现,但父母四处求医,就是求证不出孩子到底是不是得了孤独症。这时父母怎么办?明智的做法是不给孩子定性,把他们作为正常孩子来看待,给予相应的教育,朝着正常的方向引导。同时降低自己的标准,送孩子进普通的幼儿园,为了不给孩子“不如别人”的感觉,父母可尝试把4岁的孩子放在3岁孩子中间、3岁的孩子放在两岁的孩子中间,让他和自己起点差不多的孩子在一起,不给他造成太大的精神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