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树人

2015年08月14日   文章来源:百度百科   

  榆树“旧石器晚期文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初发现的,这对于研究古人类在吉林省,特别是在榆树境内这块黑土地上繁衍、生息,提供了实物依据。填补了古人类在吉林省境内活动的空白。为研究吉林省地方史,榆树市乡土历史,繁荣发展榆树的文物事业,确实有着极为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九五O年夏天,在榆树的秀水镇大于周家油坊屯前的大沟及其周围的自然屯中,经常发现不知名的古生物化石散落于地表,当地的农民群众传说:这里是龙的故乡。龙集居和活动的地方。这块地方范围比较广,纵贯榆树全境,从北到南,从东到西,到处都可以见到古生物化石。其中:古生物化石散落于最多的地方为拉林河支流、南北卡岔河、大荒沟、注入第二松花江的河塘、沟谷等地。每当夏秋之交,这些沟塘、河谷之中,由于雨水濒多,几涨几落,经过冲刷之后,这里就会发现大量的当时人们传说的“龙骨”。有的群众把发现比较大的“龙骨”捡回去压房子、压猪圈、顶门;还有的把一些已经风化的古生物化石,背到附近或县城中草药店里当作“龙骨”卖掉,许多中草药店也真的当作“龙骨”把它收下做了药材。  1951年,东北学院地质系的师生在这里进行野外实习时,发现有经过人类加工的石片一件,人的胫骨一要和头骨残片两片,当时曾命名为“榆树人”,但因标本均为地面采集,缺乏地层根据,而没有最后定论。1977年10月,吉林省地质科学研究所和吉林省博物馆的有关人员,又来这里进行了科学发掘工作。这次发掘虽未发现人类化石,但从出土器物特点和与其共生的古董生物化石的C14测定推断,该遗址的时代应为旧古器晚期,时间在2到4万年间,中科院古脊椎动物和古类研究所定称为“榆树人”命名为“榆树文化”。

分享到

推荐

more >
<
权利声明-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承办单位:科学普及出版社 中科数创(北京)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科学传播网 京ICP备16005954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89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