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石症

2015年08月25日   文章来源:百度百科   

  由于摄入了某些植物成分或吞入毛发及某些矿物质如碳酸钙、钡剂、铋剂等在胃内凝结而形成的异物,通称为胃石症。病人可以完全无症状,也可以有上腹不适、食欲不振、口臭、恶心、呕吐或不同程度的腹胀、腹痛等。

  病因

  1.植物性胃石

  主要由各种未消化的植物成分组成,包括鞣酸、纤维素、果胶、胶质等。胃柿石是最常见的植物性结石。

  2.毛石

  由毛发组成,也可混有毛线及动物毛等,多见于有吞食毛发习惯的神经质女性,多发生在20~30岁之间。

  3.乳酸石

  多见于高浓度奶喂养的低体重新生儿。

  临床表现

  胃石症易发生在胃大部切除术、迷走神经切断术、胃轻瘫综合征患者,可能与这部分病人胃运动功能紊乱有关。可分为急性及慢性两型。病程在6个月以内为急 性,超过6个月为慢性,以急性者多见。急性型在大量吃柿子、山楂等1~2小时即出现症状,半数以上病人有上腹部疼痛胀满、恶心、呕吐,一般呕吐量不多,可 有咖啡色或血性物,而大量呕血少见。由于胃石对局部黏膜造成的刺激和损伤,常并发胃溃疡、胃黏膜糜烂、幽门梗阻、肠梗阻,偶有穿孔及腹膜炎。

  体查时大约有30%的病例于上腹部可触及移动性包块,一般无明显压痛。

  预防

  避免空腹进食大量柿子、黑枣等,克服嚼食毛发的怪癖,积极治疗胃肠动力性疾病以防胃石再形成。

  食用柿子等容易引起胃石的水果时,不易同时饮过热、过多的水。

分享到

推荐

more >
<
权利声明-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承办单位:科学普及出版社 中科数创(北京)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科学传播网 京ICP备16005954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89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