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万物的“云端”身份证明

2016年11月02日   文章来源:光明日报   苏雁 王阳

  10月30日至11月1日,以“创新物联时代、共享全球智慧”为主题的2016世界物联网博览会盛大召开,来自23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多位企业家和专家学者参会。江苏无锡承办了这次“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物联网盛会”,很多人的行程单上会注上这一笔,更多的改变或许将在这里加速。

  物联网,顾名思义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江苏省委书记李强在会上说,从某种意义上,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拓展和深化与万物联系的过程。现在,属于物联网的那只“蝴蝶”已经扇动了它的翅膀,加速进入“跨界整合、集成创新、规模化发展”的新阶段,有人称之为“未来已来”。

  重构衣食住行

  走进物联网博览会的展馆,最直观的感受是:机器不再“冷冰冰”。

  展区内一个热门的体验项目是5G无人驾驶。8字形轨迹沙盘上,汽车正高速行驶。前面车辆急停,后面车辆检测到特殊情况后速度逐渐放缓,与前面车辆保持安全距离的同时绕道而行。超低延时和可靠的通信感应能力,让汽车在毫秒级精度上得到控制,使无人驾驶真正变成现实。

  小区车库找不到车位怎么办?另一个展区的“智能停车”系统,让车位与车完美“对话”。车位上的传感器自动提供位置信息,链接导航系统,指导车辆停到空余车位。回家后,一张桌子就是一个平板显示器。“这是我们研发的智能家居控制系统,这个茶几就是整个房屋的控制中心。”华为公司产品研发员尚剑涛轻敲茶几,桌面显示出若干选项,点击“室外监控”,茶几立即变成显示器,门外场景一览无余;点击“室内照明”,房屋平面结构图浮现,按动虚拟开关,卧室灯应声而灭。

  “物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信息互联,正与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融合应用,深刻改变人们的思维模式和生活方式。”国家物联网973首席科学家刘海涛说。

  中国物品编码中心的“万物附码”,则让每件商品都有了专属“身份证”。阿里巴巴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王坚认为,在万物互联网时代,万物通过“身份证”相连,大数据由虚拟变成现实,使得很多过去无法为社会创造价值的东西重新焕发价值。

  一张物联网,万物皆可知。物联网改变的不只是百姓的衣食住行,还将重新定义社会系统的方方面面。

  给一城、一国全新定义

  物联网的印记,已经润物细无声般随处可见。

  居民电动自行车物联网防盗项目试点后,项目自行车失窃破案率达100%。“被盗后民察根据系统显示的位置,很快就能精准抓住小偷。”无锡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吴建平说。这个项目得到工信部和公安部支持推广,已在全国16个省市近百万台电动自行车上应用。“物联网肉类蔬菜追溯体系”在无锡数十家农贸市场应用,实现从生产养殖到零售终端的全过程、全方位监管,有效保障食品安全。

  随着应用系统工程的推进实施,企业也从中获利。无锡市第一棉纺织厂采用9万多个传感器,组成28套物联网信息系统,形成的工厂网络实现了自动化生产、实时质量监控,并覆盖安全、能耗和环境等领域,每年节省电费开支近千万元,成为工信部首批两化深度融合示范企业。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先行的物联网企业纷纷实施“走出去”战略。感知集团、远景能源等企业在17个国家和地区、200多个城市承建或参建应用示范项目,推广物联网应用。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认为,物联网的逐步成熟,势必会给当前企业造成冲击。但同时,物联网的成熟也会带来新的机遇,为传统产业提供转型的契机。比如引入全新物联网技术,提高生产效率、改变企业运营模式等。

  经过多年发展,物联网的理论和应用在中国开始“遍地开花”。多位与会专家认为,中国物联网产业前景光明,但依旧任重而道远。一方面,物联网的发展,不应偏离服务制造业这一基点,不同企业需要“区别对待”;另一方面,中国物联网的应用普遍处于初级阶段,高端传感器严重依赖进口,对大数据的运用能力也亟待提高,这需要产学研各界共同冷静思考,携手破题。

  “2015年中国物联网产业规模达到7500亿元,“十二五”时期联合增长率达到25%。物联网将成为一把利器,促进产业深度调整,助力转型升级。”工信部副部长怀进鹏表示,未来工信部将通过优化产业布局、完善创新体系、推动规模应用等继续推进物联网在中国的发展。其中,在推动规模应用上,将重点支持车联网、智慧交通、智能制造、健康服务等领域。

  一张物联网,万物皆“灵性”。万物互联到底有什么用?看似“遥远”的问题,在2016世界物联网博览会上化成一件件展品,可感可知、可触可及。所有这些,都宣告了一个事实:万物互联的时代正在到来。

分享到

推荐

more >
<
权利声明-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承办单位:科学普及出版社 中科数创(北京)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科学传播网 京ICP备16005954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89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