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土1.3亿年前羽毛化石中存在迄今最早的红色素

2016年11月23日   文章来源:腾讯科学   

  中国出土1.3亿年前羽毛化石中存在迄今最早的红色素

  中国河北境内挖掘发现的灭绝始孔子鸟化石,科学家从中发现羽毛化石中存在迄今最早的红色素。

  腾讯科学讯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目前,最新一项创新研究将帮助科学家基于骨骼化石分析恐龙的颜色,研究人员在1.3亿年前远古鸟类羽毛化石中发现迄今最古老的贝塔-角蛋白,这是一种普通的橙红色素。

  据悉,这个已灭绝的始孔子鸟化石是在中国河北省一处早期白垩纪湖泊沉积物中发现的,恐龙和基底鸟类的羽毛和几种类型皮肤的类羽毛特征,都有详细的统计记录。

  基底鸟类是指处于进化链底部的远古物种,与基底鸟类羽毛相关的微体是首次被理解为单细胞体。然而许多科学家目前认为微体实际是剩余黑素体,它是动物细胞的一部分,黑色素被合成和存储。

  黑色素是动物体中最普通的光吸收色素,也是人体肤色形成的主要部分。剩余黑色素将揭晓恐龙和远古鸟类颜色、行为、习性和生理机能的更多信息。然而,黑素体和微生物在大小和外形上会产生重叠效果,科学家很难在羽毛化石中发现两者之间的差别。

  这就是为什么中国一支科学研究小组致力于研究分析鸟类羽毛化石中的黑素体,他们使用各种分子和化学方法探测黑素体,研究小组应用了“免疫金技术”,这是一种用于电子显微镜的染色技术,可以识别蛋白质。

  他们研究发现羽毛结构蛋白贝塔-角质的化石证据,该研究报告作者、中国南京地质和古生物学研究所潘艳红(音译)博士说:“从羽毛化石中恢复的微体和关联矩阵的多种独立分析证实微体的确是黑素体。”

  这项发现通过分析羽毛中色素蛋白质,从而发现远古早期鸟类和恐龙的真实颜色。目前,这项最新研究报告发表在近期出版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悠悠/编译)

  

分享到

推荐

more >
<
权利声明-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承办单位:科学普及出版社 中科数创(北京)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科学传播网 京ICP备16005954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89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