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父地母》:科技与人文的回环观照

2017年06月08日   文章来源:科技日报   彭思萌

  品幻录

  5月31日揭晓的首届“京东文学奖”,把年度科幻图书的荣誉颁给了王晋康最新长篇小说《天父地母》。这是一本500多页的厚重之书,沉淀着一位老人对宇宙尺度的思考和人生智慧。

  《天父地母》是王晋康2014年出版的长篇小说《逃出母宇宙》的续集。在上一个故事中,人类在几位顶尖科学家的带领下逃离了宇宙灾难,人类文明的火种保存在地球和几艘飞船上。在本书中,宇宙暴胀的尖脉冲将带来人类智力倒退的灾难,无论是地球还是漂泊在飞船上的人类群组,都力图用各种办法渡过这一劫难,延续智慧与文明的火种。故事的重点放在G星成长起来的“新人类”。这个在荒蛮星球重新成长起来的人类族群,其社会形态、科技发展、文明进程如何衍化,作者都有大胆的想象。

  在中国的科幻作家中,王晋康和刘慈欣总被相提并论。同样是书写人类为延续文明而奋力做出的挣扎,《三体》中不乏“面壁计划”这样充满想象力的奇诡“点子”,相比之下,《天父地母》在解决方案上的想象力或许不如《三体》奇诡,但作者更侧重的,是论述人类的文明之源与发展之路。这个宏大的命题,包含着建筑施工般的秩序平衡,科学和艺术的调和,以及传统中国伦理与未来图景的冲撞。

  故事中,承载着人类下一代希望的“卵生人”飞船,由一个草莽巨富独自驾驶,送到遥远荒凉的G星。他独自一人把他们“孵化”出来,再照顾养育,在荒蛮的土地上进行野化实训,并一代一代繁衍下去。借由科技和知识的荣光,这位自诩为人类社会中的“粗人”成了外星“新人类”信奉的创世之神,他的某些粗野言语,在新种族的繁衍与传承中被奉为圭臬。黑色幽默般的戏谑桥段,不仅为笔调苍凉的故事增添了诙谐,其中也浸润着人类文明传承之火的昂扬生命力。无论在何时、何地,有人的地方,就有文明延续的火种。

  在《天父地母》中,王晋康做了一次有意思的文明推演:G星文明进展中,科学替代蒙昧的神学走上神坛,而在科学钻研过程中,因人力紧缺,哲学、伦理学、宗教学、心理学、逻辑学、美学这些形而上的学科都被暂时性地封闭,而让实用主义的医学、农学、工科等科学技术优先发展。这让G星文明的科技水平迅速发展起来,在蛮荒的异星迅速成长壮大,甚至超越了母星地球——科技的发展水平成为种族存续的关键所在,这是一位工程师对于科技由衷的赞歌。

  意味深长的是,这个一味崇尚科技与理性的异星文明,却因忽视人文学科,让藏在机械外壳下的肉体变得苍白、腐臭、毫无生机,在人性上反而倒退。这时,王晋康作品中永恒的文化符号——象征爱与美的地球女性翩然出场。“永恒之女性,引导我们上升”,她带给冷硬的科技文明人文与艺术的启蒙,完成了对被科技异化的G星人人性上的救赎。人文主义关怀与科技之美形成了回环对照,让整个故事趋于圆满和光明。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作者将视野投向人类文明进程中的伦理思考,让整本书内蕴丰富、沉郁苍茫,引人将心潮投向茫茫宇宙与人类的未来。

分享到

推荐

more >
<
权利声明-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承办单位:科学普及出版社 中科数创(北京)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科学传播网 京ICP备16005954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89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