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单生产破解“国棉入库”困局

2016年11月29日   文章来源:科技日报   

  国产棉库存量已高达1000多万吨,但今年4—9月仅消费了近236万吨。“即使不生产不进口,库存棉花也够我国纺织企业用一年。”在28日召开的国家棉花产业联盟成立大会上,联盟理事长、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所长李付广说,我国每年花260亿元补贴棉花生产,却面临“洋货入市、国货入库”的困局。

  李付广认为,纺织企业不愿用国产棉并非崇洋媚外,而是国产棉的生产与需求严重脱节,“高等级棉严重短缺,低等级棉严重过剩”。

  “临时收储政策是棉花品质下降的‘催化剂’。”李付广分析道,国产棉品质再差也有国家要,因此农民重产量、轻品质。例如,美国和澳大利亚的棉花生产、采收是全程机械化,过程中人都不允许进入。可在我国,生产时不注意清洁化,棉田不仅能进人,鸡鸭鹅等都随便出入,机器收棉时各种毛发、杂质都掺杂其中。棉花从生产到纺织品上市,产业链条长,市场管理和调节存在政出多门、各自为政、条块分割等机制性问题。“如推广品种的就只管推广,结果收一车棉花,里面可能有几个甚至十几个品种,纤维长度、强度参差不齐,加上杂质多,纺织企业无法直接使用。”国产棉纤维强度通常比美国、澳大利亚的差,于是,成了纺织企业默认的“劣质棉”。

  “欧美客户一听说产品原料使用的是国产棉,就一律拒绝。”无锡一棉纺织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晔珺无奈地说。

  中国农科院党组书记陈萌山表示,我国棉花产业已到了“警戒线”。种植业成本“地板”不断抬升,农产品价格“天花板”不断下压,生产受到“双重挤压”。

  “我们通过成立国家棉花产业联盟,联合棉花科研机构、植棉地方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棉花收购加工和流通、纺织服装企业等,打通科研—生产—加工—流通—纺织等全产业链,提高棉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陈萌山说。

  “联盟中的纺织企业想要什么样的棉花,可以向新疆生产兵团等提出,我们就根据需求来提供或研发品种。以订单式生产新模式推进优质棉新品种区域化布局,解决生产与需求脱节的难题。”中国农科院棉花所副所长张西岭说。(科技日报北京11月28日电)

分享到

推荐

more >
<
权利声明-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承办单位:科学普及出版社 中科数创(北京)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科学传播网 京ICP备16005954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89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