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快修补自己的情绪“破窗”

2015年09月21日   文章来源:绍兴日报   

  

    每个人都有情绪。所有的情绪,都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影响。坏情绪如果不能被及时阻断,就可能产生“破窗效应”。有人打坏了一幢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单一的坏情绪不能被及时阻断,就可能引发连锁的坏情绪,连锁的坏情绪就可能导致我们的心理问题,心理问题又可能影响身理问题……“血流不止”,恶性循环,很容易“祸不单行”。

  在一个不能避免心理伤害的时代,美国心理学家盖伊·温奇博士的《情绪急救:应对各种日常心理伤害的策略》一书,告诉了我们情绪急救的方法与工具,减轻伤害带给我们的痛苦,避免我们的心理健康和情绪的恶化。温奇博士关注的是拒绝、孤独、丧失、内疚、反刍、失败、自卑等7种最主要的日常心理伤害,因为拒绝带来尖锐的痛苦;孤独引发毁灭性的疼痛;丧失使我们的生活破碎不堪;难以摆脱的内疚感毒害了我们的安宁和人际关系;对痛苦的反刍倾向很快会发展为焦虑和沮丧;失败导致极度的失望;自卑则使我们拒绝帮助我们的人。

  “任何事物都不会对人产生压力,令人产生压力的一定是人们对这个事物所持有的看法”,这句心理学的至理名言,正是温奇博士逻辑架构的主线,因为情绪自救毕竟只是心理咨询或看心理医生前的过渡性措施。心理问题绝不单纯是“心理”问题,它与当事人的思维方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情绪是一个伤口,诱因就是一把刀。伤口还在痛,刀已经不在了。受伤之后,我们是应该先来指责、批评刀子?还是应该尽快处理自己的伤口?更何况,消除了一个诱因,还可能产生新的诱因,改变了的诱因还可能再回来,指望消除或者改变诱因来康复自己的情绪,只是一种无用的“鸵鸟心态”。

  正是在“鸵鸟”的等待中,痛苦演变成了烦躁,烦躁转变成了焦虑,焦虑变为沮丧,沮丧诱发抑郁,抑郁让自己不想做任何事情,久而久之便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做任何事情,不做任何事情又让自己觉得没有用,自己没用的时间长了就产生轻生的念头……我们之所以深受坏情绪的影响,是因为我们内心心理对抗的,不是外部因素,而是来自我们的思想。情绪发生在自己身上,体验到受伤的也是自己,那我们怎能不为自己的情绪负责呢?将思维指向受伤的自己,这正是实施情绪自救的前提所在。

  就以“拒绝”为例。我们经历的大多数“拒绝”,都相对较为温和,随着时间的推移,造成的伤口可能会自然愈合。但如果不能自然愈合,又不及时自救或治疗,伤口就可能发生“感染”,造成心理的并发症。或者是挥之不去的内心疼痛,或者是愤怒和攻击性的冲动,或者是对自尊的伤害,或者是对归属感的伤害。为什么简单的拒绝会造成很大的伤害?答案其实很简单,就是被拒绝后的伤害感,扰乱了我们的大脑、损害了我们的判断,从而导致被拒绝的人往往会拒绝理性,在思维的“死循环”中不断“碰壁”,不断增加痛感。

  于是,温奇博士在书中为我们开出了急救的药方,针对情绪痛苦、自尊受损,可采取“与自我批判争辩”和“恢复你的自我价值”的疗法,针对受到威胁的归属感,可采取“修补社交感受”的疗法来修复。如果你是初次尝到被拒绝的伤害,也可以考虑“自我脱敏”的疗法来形成一个自我保护层,以抵御未来的拒绝,从而降低感情伤害和情绪痛苦。当然,如果你受到的伤害过深,或者你在长时间内屡遭拒绝,或者你采取自救疗法后痛苦并没有消褪,那你就得考虑寻求心理卫生专业人员的直接帮助了,或者前往急诊室接受治疗了。

分享到

推荐

more >
<
权利声明-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承办单位:科学普及出版社 中科数创(北京)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科学传播网 京ICP备16005954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89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