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喝汤的误区你知道吗?

2015年12月31日   文章来源:果脯网   
  

  餐间一碗汤,是让许多人非常惬意的一种享受,温热的汤汁下肚,给寒冷的冬季添加了温暖与能量。喝汤也讲究科学,有几种常见的饮食误区会让汤反而残害你的身体。 

  汤泡饭加重胃部负担

  汤泡饭是好多老年人喜爱的吃法之一,饭泡的软软的吃起来不费劲,正适合他们这些牙口不好的人,但是吃汤泡饭不咀嚼是非常不好的,虽然不影响吞咽,但是吃进去 的食物没经过唾液的消化就入胃了,给胃增加了负担,唾液中有许多消化酶,能帮助消化和吸收,长时间吃汤泡饭不咀嚼会导致胃部不适。


  滤掉“渣渣”的汤营养未必好

 

  有人做过试验,用鱼、鸡、牛肉等不同含高蛋白质原料的食品煮6小时后,看上去汤已很浓,但蛋白质的溶出率只有6%-15%,还有85%以上的蛋白质仍留在“渣”中。也就是说,无论煲汤的时间有多长,肉类的营养也不能完成溶解在汤里。所以喝汤后还要吃适量的肉。


  刚煲好的热汤伤身


  好多人喜欢喝刚做好的很烫的汤,认为喝进去更暖胃暖身。其实,人的口腔、食道、胃黏膜最高只能忍受60度的温度,超过此温度则会造成黏膜烫伤甚至消化道黏膜恶变,因此喝汤不要着急,50度以下的汤更适宜。 

 

  “老火汤”营养流失多

 

  好多地区有煲“老火汤”的习惯,认为汤煲得越久越够火候,营养也越好。“老火汤”往往一煲就几个小时。然而营养元素进过几个小时的高温受热,蛋白质已经变 性,维生素也会被大部分破坏。仅含有极少量的蛋白质溶出物、糖分和矿物质,甚至可以说仅仅比白开水多一点点营养。煲老火汤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以2小时以内为宜。有些食物煲汤的时间甚至需要更短。比如鱼汤,鱼肉比较细嫩,煲汤时间不宜过长,只要汤烧到发白就可以了,再继续炖不但营养会被破坏,鱼肉的口感也会好。如果汤里要放蔬菜,等汤煲好以后随放随吃,以减少维生素损失。 

    

  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喝“浓汤”


  猪骨、鸡肉、鸭肉等肉类食品经水煮后,能释放出肌肽、嘌呤碱和氨基酸等物质,这些总称为含氮浸出物。含氮浸出物越多,味道就越好,但是嘌呤就越多,长期摄入过多的嘌呤可导致高尿酸血症,众所周知高尿酸血症是引起痛风病的罪魁祸首。像痛风病人、糖尿病患者,因为嘌呤等含氮浸出物都要经过肝脏的加工而变成尿酸经肾脏排出体外,因而过多的嘌呤会加重肝和肾脏的负担。汤的鲜美还与汤中浸出的油脂和糖分有关,这些都对糖尿病不利。 

    

     

    

     

  果脯网编辑:果汁 

   

  

  

  

  

  

   

   

   

    

分享到

推荐

more >
<
权利声明-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承办单位:科学普及出版社 中科数创(北京)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科学传播网 京ICP备16005954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89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