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养宝宝的几大误区,你都知道吗?

2016年03月20日   文章来源:果脯网   

  随着大家知识文化水平的提高,科学育儿已经是爸妈最推崇的育儿方式,但是有些喂养孩子的方法看起来好像也挺科学也挺有道理,但却是个实实在在的误区。让我们来看看,这些误区都是什么。

  误区一:鲜奶比配方奶好

  

      有些家认为越新鲜的东西就越好,在给婴儿断掉母乳后,直接给宝宝喝鲜牛奶。这其实对孩子的健康是非常不利的。

      与配方奶相比,鲜奶中的钙磷比例不合适,磷的含量奥就会影响钙的吸收;酪蛋白的含量多就会与胃酸会凝结成块,不容易被胃肠道吸收;鲜奶中的乳糖主要为α+型乳糖,会抑制双歧杆菌并促进大肠杆菌生成,诱发婴儿发生胃肠道疾病;鲜奶中的矿物质会加重肾脏负担,使婴儿出现慢性脱水、大便干燥、上火;鲜奶中的脂肪主要是动物性不饱和脂肪,此时,婴儿的肠道还比较脆弱,动物性不饱和脂肪会刺激到他们的肠道;鲜奶中还缺乏脑发育所需的多不饱和脂肪酸,不利于婴儿大脑的快速发育。

   

  误区二:过于关注营养配比成分

  

      有些品牌会强化产品中的某些营养成分,但增加的营养成分对婴儿并没有什么特殊效果,其实这只是商家的一个噱头,市场上的配方奶粉,无论国产的还是进口的,只要是喂养1岁内婴儿的,各种奶粉中含有的营养成分都大致与母乳接近,另外,除了喝奶粉以外,6个月以上的婴儿已经开始吃辅食了,许多营养成分在辅食中一样可以得到补充。因此爸妈不必太在意奶粉中的营养配比成分。

   

  误区三:奶粉溶解越快质量越高

  

      不少家长认为奶粉溶解的快,表示营养物质颗粒小,进入孩子的消化系统会更容易吸收,营养价值更高,其实这是一种幻觉。配方奶粉是由奶粉、乳精粉、奶油粉、微量元素等多种原料混合而成的,原料的质地、多寡,才是决定奶粉质量的关键因素。奶粉速溶度高确实可以省时省力,但这只是奶粉的一项外在感官指标,并不代表奶粉有更好的营养成分

   

  误区四:1岁内的婴儿只喝配方奶粉就够了

  

      母乳或奶粉虽然能为婴儿提供成长发育所需要的大部分营养元素,但还是不能满足全部营养需求。如果不及时添加辅食,就会引起一些营养素缺乏,如贫血、缺锌等。因此,一定要按月龄为孩子添加辅食。

   

   误区五:多喂米糊等食物可以替代奶粉

  

      米糊的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含量不足。没有配方奶粉的补充,婴儿的营养肯定跟不上。另外,有些家长喜欢将奶粉和米糊一起冲调,这容易导致婴儿对蛋白质吸收不完全。

   

  误区六:要让宝宝长高个,就让宝宝多补钙

  

      有些奶粉生产厂商为了寻求卖点,提高产品的含钙量,在天然牛奶中加进了化学钙。过多的化学钙并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反而会使婴幼儿的大便变得坚硬,难以排出,久而久之还容易在体内沉淀,甚至造成结石

分享到

推荐

more >
<
权利声明-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承办单位:科学普及出版社 中科数创(北京)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科学传播网 京ICP备16005954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89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