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如何能快一点爱上幼儿园?

2015年09月05日   文章来源:北京晚报   

  一档名为《爱上幼儿园》的真人秀节目火热播出,吸引了不少幼儿父母的关注。节目中,几位明星嘉宾化身耐心满满的幼儿园老师,从接待入园开始,引导十个适龄幼儿习惯集体中的新生活,在日常起居的点滴中见证了孩子的转变与成长。看着荧幕上的孩子得到明星老师的悉心照料,电视机前的幼儿父母在感到些许宽慰的同时,更多的却是担忧:没有了综艺节目的光环,在现实生活中,自己的孩子是否也能快速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即将到来的金秋九月,众多学校迎来新生入学的同时,各所幼儿园也将迎来新生入园的高峰。提到每年的入园季,经历过的父母大概很难忘记这样的场面:第一次完全离开熟悉的家,来到幼儿园的孩子们对新环境中的一切都感到陌生。父母转身离开时,他们会纷纷通过哭闹来表达情绪——于是,新生班中,孩子在声嘶力竭地哭喊,父母在手足无措地安慰,幼儿园老师在尽其所能地控制局面,四面哭泣声、安慰声一片喧哗,根本无法停歇。想到这样的情景,许多幼儿的父母犯了愁:自己的孩子若是在入园后哭闹不止,不让父母离开,甚至在之后的日子里不愿离开家前往幼儿园,该怎么办?

  了解儿童心理,探寻抵触原因

  想要应对孩子在进入幼儿园时的抵触情绪,让孩子更快地适应新环境、新生活,首先要了解孩子哭闹的心理动因。进入幼儿园以前,孩子生活在熟悉的家庭环境之中,习惯了家人无微不至的关怀,对家庭有着很强的依赖心理。第一次进入幼儿园,对孩子而言,就像是猛然从熟悉的生活轨道中脱离出来,进入了完全未知的环境之中。面对陌生的地点、从未谋面的老师和同学,孩子自然会感到紧张、不安,不知该如何应对,唯有紧跟在父母身边,寻求安全感与庇佑感。一旦父母将要离开,孩子心中的恐惧就会被迅速放大、激化,以他们仅有的方式表达出来,就成了难以平息的哭喊。在幼儿教育的专业理论中,这种由于离开熟悉的环境与家人所产生的强烈情绪反应被称为“分离焦虑”,是一种正常的自我保护心理。

  如今,大多数幼儿都是家中唯一的孩子,从小便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受到家中父母和老人最大限度的关怀与照料。加之两三岁年纪尚小,很多父母舍不得孩子受苦受累,能为孩子做的都尽力实现,让孩子得以享受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舒适生活。尽管幼儿园老师大多细心而体贴,他们的精力也仍然有限,无法做到对每个孩子全程关注。习惯了家人这样周全的照顾,进入幼儿园后,孩子多少会感觉受到了冷落,诸如吃饭、穿衣这样的生活琐事也要学着独立完成,心理上的落差造就了一定的不良情绪。此外,孩子在家中往往独自玩耍,缺乏在集体中与同龄人相处的经验,进入幼儿园后,不但要学会约束自己、遵守纪律,还要学会如何与其他孩子相处,通过交流与分享结交新朋友,这些改变与挑战也会产生反向推力,让孩子对幼儿园心生抵触。

  把握重点阶段,缩短适应时间

  了解了孩子入园初期哭闹的深层原因,有什么方法能化解孩子的抵触情绪,帮助孩子尽快适应新环境呢?

  对幼儿园生活的不习惯,是孩子产生抵触情绪的重要原因。针对这一点,家长应在孩子入园前一段时间做好准备工作,帮助孩子提前适应新环境下的种种要求。具体而言,可以适当调整孩子的作息时间,与幼儿园的时间表保持一致,使孩子能在入园后保持精力充沛,以最佳状态迎接新的环境;还应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独立观念与自理能力,引导孩子学会握勺吃饭、穿衣穿裤等基本的生活技能,缩小家校之间的生活差距,让孩子得以平稳过渡到相对独立的生活状态之中。另一方面,也应着力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与人际交往能力,鼓励孩子多读书、多与伙伴们一起玩耍。合适的启蒙读物能帮助孩子形成清晰流畅的思维,与同龄人的交流更能锻炼孩子的社交能力,让孩子学会如何与他人相处,如何分享快乐、处理矛盾,为进入幼儿园结识更多朋友打下基础。

  入园之初,环境上的巨大改变必然会引发孩子的不良情绪,此时的哭闹现象源于孩子的自我保护机制,不必有太多担忧。有些家长尤其是老人对孩子过于溺爱,见不得孩子掉眼泪,只要哭声一起,便觉得孩子受了莫大的委屈,为了哄其开心,往往能一口应允任何要求,甚至直接将孩子带回家。有了这样的经历,孩子会认为哭闹是达成目标、满足要求的最好方法,只要哭闹就可以不用上幼儿园、不用做任何不喜欢的事情。即使被送进了幼儿园,孩子也会心存侥幸心理,一心想着用怎样的方法才能回家,而不愿意面对新的环境,使得适应期不断延长。实际上,没有无法适应幼儿园生活的孩子,只有无法下定决心锻炼孩子的家长。长远来看,没有人能一直躲在自己的温室中,孩子总有一天要面对外面的世界,而幼儿园就是他们迈出的第一步。因此,家长一定要先摆正心态,正确对待孩子的哭闹与抵触情绪,坚持送孩子上幼儿园,不能因为种种客观原因折中妥协。必要时,也要学着“狠下心”,送孩子入园后立刻离开,让孩子尽快接受现实,留下更多精力适应新的环境。一旦孩子将注意力转移到幼儿园的活动中,就会很快喜欢上有老师、同学相伴的生活,不良情绪自然会随之消失。

  入园一段时间后,孩子基本适应了新的生活,家长还应及时与孩子进行交流,询问在幼儿园的生活小事,关注他们的感受与体会,对孩子的良好行为加以表扬,错误行为及时教育,确保孩子对幼儿园不再存有抵触心理。此外,还要与幼儿园老师保持密切的联系,了解孩子的日常表现,发现孩子在集体生活中的优点与不足,与老师配合,有针对性地对孩子进行积极引导,帮助孩子在最短的时间内完全融入幼儿园生活。

分享到

推荐

more >
<
权利声明-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承办单位:科学普及出版社 中科数创(北京)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科学传播网 京ICP备16005954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89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