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冬“冷哭”不是谣言

2016年11月01日   文章来源:科学网   

  “从已掌握的一些规律来看,拉尼娜年我国容易遭遇‘冷冬’。”10月31日,在中国气象局举办的“直击天气——与科学家聊‘天’”活动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丁一汇表示,气温偏低将是今冬我国的大概率事件。

  据国家气候中心资料显示,今年8月,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距平指数达到-0.53℃,标志着已经正式进入拉尼娜状态。而拉尼娜正是今年使我国冬季气温偏低的重要因素。

  提起拉尼娜,人们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2008年初的雨雪冰冻灾害,拉尼娜事件造成这次灾害性天气的重要因素之一。许多人尤其是南方人担心今年雨雪冰冻是否会重现?丁一汇认为,在拉尼娜背景之下,有发生类似天气的可能性,人们的担心不无道理。

  尽管拉尼娜发生在遥远的中东太平洋上,但是对我国的气候却有明显的影响。丁一汇表示,从之前拉尼娜年冬季气温来看,除1998年明显偏暖外,我国大部分冬季是偏冷的。“在厄尔尼诺转拉尼娜年时,南方偏冷更加明显,北方则是西北地区更冷”。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郑飞表示,目前的监测和模式预测显示,此次拉尼娜状态将在今年冬季发展成为一次拉尼娜事件;强度较弱,海温距平在-1℃以上;可能冬季后就结束。但拉尼娜事件结束后,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在未来一年仍维持偏低状态。

  “目前讨论的结果认为,拉尼娜的确容易导致我国北方地区前冬偏冷,南方和长江中游会相对暖和一些。但到了1、2月份,预计叠加北极冷空气南下的影响,气温可能会比前冬更冷一些”丁一汇说。

  对于今年天气舞台上厄尔尼诺和拉尼娜轮流上演,丁一汇认为这种现象并非异常。他解释说,厄尔尼诺和拉尼娜是两种不同的海温位相,而冷暖交替的海温变化一直存在,被称为双模态。在经过一个暖模态即今年5月份结束的超强厄尔尼诺后,很快转为冷模态,完全符合厄尔尼诺理论研究的成果。

  按照专家的说法,这种冷、暖转化永不停息。有监测资料以来,赤道中东太平洋也一直在进行冷、暖转化。因此,今年厄尔尼诺事件结束后转换为拉尼娜状态是十分正常的。

  尽管今冬气温偏低,但郑飞表示,在冷冬的气候背景下,冷空气的活动相对比较频繁,这样有利于减少雾霾天气出现的可能性。郑飞说,拉尼娜只是影响我国冬季气候的因子之一,不能仅仅凭借这一个因素做出具体判断,因此提醒公众要关注中短期天气预报和相关的天气预警,针对具体情况提前做好防范措施。

分享到

推荐

more >
<
权利声明-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承办单位:科学普及出版社 中科数创(北京)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科学传播网 京ICP备16005954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89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