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宝石对人体有害吗?

2015年08月26日   文章来源:果脯网   

  揭秘:宝石对人体有害吗? 

  有说法称带宝石不仅可以彰显身份,还有助于养生。社会上关于宝石对人体健康影响的论述很多。这些论述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戴某些宝石对健康有害,另一类是戴某些宝石对健康有益。那么,带宝石到底有人体有害吗?在常温常态下,这些无色无味矿物的能量,真的能够传递到人的身体里吗?其中所含的放射性元素如果真的会释放出来,恐怕你还得当心它对你是爱还是害。

  我们先来看有害说:

  有害说通常有辐射、化学物质和迷信类型的危害。最后一个当然不用说了,信那个的人通常都不会来看果壳网,所以就不说了。主要说说前两类吧。

  辐射有害说大概起源于90年代,96年的新加坡《联合晚报》上就有人提出“宝石之所以具有绚丽的色彩和令人炫目的光辉,主要是因为它在几百万年的地质运动中,缓慢地接受地壳低放射线的影响造成的”。国内某晚报在1994年和1997年曾相继转载题为《名贵宝石对人体有害》和《佩戴宝石饰品也能丧生》的文章。文章说由于宝石含放射性,长期佩戴会致癌。在当时就引发了消费者和珠宝从业者的极大恐慌。

  科学的来说呢,宝石带有辐射一般有三种情况:1、与放射性的矿床共生;2、如天然锆石等一些宝石中含有铀钍等放射性元素;3、在人工改善处理中的一些辐射残留。在前两种情况中,宝石带有的放射性是极其微弱的,而且,我们在市面上见到的锆石通常是人造的立方氧化锆,这种锆石是用冷坩锅法制作的,基本不可能有放射性元素在里头。而天然锆石市面上罕见,并且如果铀钍含量过大的话,也会破坏其晶体结构,这样产生的低型锆石是不能用做宝石的。

  而第三种情况呢?首先要了解哪些宝石需要辐照改色和辐照改色的原理是什么?在现代科学研究中,宝石的颜色是对自然光选择性吸收的结果。除化学元素能致色外,还有色心致色、电荷转移致色和能带致色等致色机理。其中跟辐射有关的就是色心致色,就是指当晶体在生长过程中受到高能辐射(如X射线、γ射线)影响,非过度元素离子或因缺少电子形成的晶体缺陷中可出现产生颜色的未成对电子,这就是色心。例如紫色莹石、烟晶、紫晶、蓝黄玉都是色心致色。

  这些色心致色的宝石会不会有辐射残留?长期佩戴会不会导致媒体上所说的危害呢?在这里我要说的是不是所有辐射都有危害。在科学的定义上辐射指的是能量以波或是次原子粒子移动的型态传送。它是广泛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事实上,任何物体,只要它的温度高于绝对0°(-273.15°)都会释放出辐射。而辐射又分为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两类。

电离辐射指的是是指波长短、频率高、能量高的射线。电离辐射可以从原子或分子里面电离过程(Ionization)中作用出至少一个电子。常见的电离辐射有α射线、β射线、中子等高能粒子流与γ射线、X射线等高能电磁波。

  非电离辐射是指波长较长、频率较低、能量低的射线【粒子(主要是光子)或波的双重形式】或电磁波。非电离辐射无法从(绝大多数)原子或分子里面电离出电子。常见的非电离辐射有红外线、紫外线、电磁波、可见光等。

  电离辐射拥有足够高能量的辐射可以把原子电离。一般而言,电离是指电子被电离辐射从电子壳层中击出,使原子带正电。由于细胞由原子组成,电离作用可以引致癌症。一个细胞大约由数万亿个原子组成。电离辐射引致癌症的机率取决于辐射剂量率及接受辐射生物之感应性。因此长时间暴露在电离辐射中对人体确实有害。

  非电离辐射并不具备使原子电离的能力,即使辐射源再多也不行,因为电离能力,决定于射线(粒子或波)所带的能量,而不是射线的数量。如果射线没有带有足够电离能量的话,大量的射线并不能够导致电离。虽然非电离辐射对生物体也是有一定作用的,但通常我们遇到的非电离辐射并不会对人体造成太大的影响。

  虽然X射线、高能电子束和γ射线虽然是对人体有害的电离辐射,但是并不足以造成被照射的物体上有辐射残留。就好比我们去照X光,虽然可能对身体有害,但是不会让我们的大腿也发出X光一样。我们主要说的辐射残留主要还是会发出电离辐射的放射性同位素,如在福岛事故中发放碘片,就是为了使人体对碘的吸收达到饱和,从而防止带有电离辐射的碘的放射性同位素进入人体。同样,对宝石用X射线、高能电子束和γ射线进行辐照改色只是对宝石内部的电位,并不能形成放射性同位素,所以不会有辐射残留。

  但是辐照改色也有例外的,如快中子辐照改色。这跟中子射线的特性有关,中子射线有一种其它射线不具备的本事,就是把某些本来没有放射性的化学元素变成它的放射性同位素,叫做中子活化(neutron activation)。我们知道,化学元素的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在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和电磁相互作用的明争暗斗之下,原子核的“砖块”之间保持着一种微妙的平衡。此时,如果原子核俘获了一个外来的中子,三种相互作用的比例就会发生变化,微妙的平衡也许就不复存在,原子核的大厦变得摇摇欲坠,随时可能土崩瓦解——这就形成了该元素的放射性同位素。黄玉有很多中的微量元素如P、Sc、Ta,这些微量元素在受中子射线的辐射后产生半衰期为83.8天的Sc-45和半衰期115天的Ta-182等一些同位素,这些同位素在衰变时会释放出γ射线,对人体是有相当大的影响的。

  市面上品相较好的蓝黄玉通常都是中子射线辐照改色。不过,这些货品都会放上三个半衰期以上才会进行切割、销售,因为如果辐射残留对人体依然有害的话,对珠宝企业自己的员工如切割师、销售人员等危害也很大,因此企业通常对辐射残留是慎之又慎的。在查阅文献中,顾客佩戴首饰有辐射残留而引发伤害的只是早年在国外发生过一例。国内和近年都没有发生过类似相关的案例,因此无需过分担心。

  而宝石是由于长期受到低辐射一说纯属无稽之谈。名贵宝石里的钻石、红蓝宝石、金绿宝石、祖母绿的形成过程均没有放射性物质的参与。

  接下来说说化学物质有害说。

  这类说法通常见于经过优化处理的宝石中,比如经过优化处理的翡翠、玛瑙、玉髓等。央视就曾经报道过玛瑙的。

分享到

推荐

more >
<
权利声明-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承办单位:科学普及出版社 中科数创(北京)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科学传播网 京ICP备16005954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8982号